企业名称:河北信融典当有限公司
电话:0311-85299959
0311-85299888
邮箱:xinrong699@163.com
地址:石家庄新华区联盟西路699号
网址: www.xinrongpawn.com
变“虹吸”为“辐射”——
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走深走实
□记者 许艳艳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头,这些年来,三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互通有无、转移承接、错位发展,共同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新乐章,以往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正在外溢“辐射”转化。
在此背景下,河北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努力争取,把机遇优势真正转化成了发展优势。
“人才入冀”持续提速
“毕业找工作时,正好去听了河北省在北大的宣讲会,我感受到了河北省对青年学子和人才的重视,随后我投递简历,并最终有幸通过面试,来到河北地质大学工作。”北京大学博士顾晓滨说。
不仅是顾晓滨,京津冀协同发展近十年来,一大批京津高校毕业生、专家选择到河北工作。
“高端人才更看重的,是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机会。”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先进要素的汇集,需要优质的平台来承接,大力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变“虹吸”为“辐射”就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以廊坊市为例,当地围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今年以来,深入摸排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分行业、分领域建立人才需求目录1800余条;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常态化联系,掌握专家科研成果转化需求等信息500余项。通过定期发布“一单一表”(企业需求单、人才成果表),精准为企业匹配专家人才,今年共为44家企业引进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90余名。
此前,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也是首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专项规划。
《规划》提到,到2030年,三地区域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资源市场统一规范,公共服务高效均衡,人才一体化发展模式成熟定型,人才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
拓渠道、搭平台、优环境。石家庄发布15条新政求贤若渴揽英才;雄安新区发布“雄才十六条”,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世界优秀人才建设雄安新区;沧州市聚焦主导产业精准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最高奖励200万元。
效果如何看数据。邯郸近3年全职引进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0名,柔性引进院士48名;衡水与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等单位的39名博士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100余名;截至今年6月,唐山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人才2.3万人,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8个。
人才入冀的步伐持续提速。
成果转化活力迸发
走进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工作人员操纵两个手柄,导管、导丝被手术机器人送入模拟人体动脉血管中……
“今年3月,我们研制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公司负责人史文宝介绍,“这个项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李佑祥教授团队主导研发,由易度科技在保定市实现产业化。”
对接京津,更多创新资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作为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于2015年揭牌运营。截至今年9月,共吸引36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助力园区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000余件。
2013年,北京的技术成果只有1%左右到河北转化。而如今,保定、承德、雄安新区都活跃着中关村的身影。今年1—9月,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
《北京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相比上年增长2%,京津冀区域协同取得重大进展。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三地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签约北京项目465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4000家。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分布方面形成了“北设计、南制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过去办事得跑北京,现在在家门口就把北京的事办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设在廊坊“北三县”的政务服务大厅里,“跨省通办”窗口2022年让办事人少跑腿3万多公里,节省700余小时。
这源于政务服务的“跨省通办”。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推动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34个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00余项“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
此外,经过反复“比对确认”,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部门共同公布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互认清单,涉及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14个部门,包括人力资源、建筑、测绘、工程等50个类别的从业资质资格,进一步降低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除了三地同步推出的服务外,河北各地不断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形成要素聚集的“强磁场”。
秦皇岛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保定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条举措、邢台建立民营企业技改扶持清单……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了,自然就有“磁吸力”,产业、要素、资源就能随之而来。
截至10月底,河北今年累计引进央企285家。其中,石家庄已吸引12家央企子公司落户、沧州已吸引6家央企三级以上子公司落户、邢台1月至9月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9家。
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前几年在天津就诊,还得开转诊证明,去年看病要在网上用APP备案,今年就能直接刷卡就医,免去了来回奔波,来天津看病和在河北程序一样,异地医保结算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异地医保门诊联网结算窗口,来津看病的53岁河北省涿州市民荆建华说。
根据《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自今年4月起,三地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备案,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不仅如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近十年来,三地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了积极进展。200余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京津冀313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京津冀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承载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具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九年多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出累累硕果,宏伟蓝图一步步转化为京畿大地上的实景图。
今天的京津冀,“虹吸效应”持续弱化,“辐射带动”越发显著,借助多领域对接,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协同共进中改善,“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成效日益凸显。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