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banner

新闻分类

公司业务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河北信融典当有限公司

电话:0311-85299959

         0311-85299888

邮箱:xinrong699@163.com

地址:石家庄新华区联盟西路699号

网址:  www.xinrongpawn.com


扎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活动

扎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3-10-01 作者: 点击: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2023年9月14日至15日,由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鲜明宣示中国将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同全球各地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政策主张,对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提出明确要求。本次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邀请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中外嘉宾参加、安排50多场嘉宾演讲和圆桌对话、设计4条观摩路线、促成52个项目签约、发布多项重大成果;举办“文化之光 北京之约”文艺晚会、“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我与地坛”北京书市等文化活动,为群众奉献了一场浸润心灵、欢乐祥和的文化盛宴,全面生动展示了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出的丰硕成果。

  北京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又洋溢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首都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北京的文化功能更加突出,优势日益彰显。北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对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为指引,自觉肩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首都新的文化使命,始终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传承发展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历史文化高度珍视、饱含深情。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2017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这次贺信中,特别指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北京在中华文明形成演进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把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赋予了北京更加重要的文化地位,也赋予了北京更加重大的文化责任。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将古都文化作为首都文化的根脉和底色,系统梳理北京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全力以赴抓好中轴线申遗保护,高品质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推动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统一、保护传统和融入时代相协调,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

  2023年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在首钢大跳台举行。节目《同舟》利用首钢大跳台的舞台格局,营造出文明之河的壮观景象,来自中国、希腊、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演奏家们,同乘一叶小舟,用诞生自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琴、古希腊时期的里拉琴、古埃及时期的奈伊笛、古巴比伦时期的乌德琴、古印度时期的木丹加鼓,奏响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 北京日报供图

  肇始于元大都,历经700余年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北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重要指示,用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善待历史遗存,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复兴。近年来,北京先后出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规,顺利完成百余项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如今,太庙、先农坛、钟鼓楼、正阳门箭楼等建筑历史风貌庄严重现,梅兰芳纪念馆、前门大街、杨梅竹斜街等名人故居和历史街区得到保护利用,棋盘式城市格局清晰呈现,北京中轴线正以更加壮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流淌着的大运河,宛若一条时光轴,串联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都市风光。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北京地方运河文化特色,让千年古运河焕发新活力。图为大运河通州段两岸高楼林立,绿意盎然。 北京日报供图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地理带,也是承载历史、联通古今的文化带。大运河畔碧波粼粼,绿水环绕;万里长城蜿蜒起伏,雄伟壮观;西山脚下湖光塔影,园林荟萃。北京将三条文化带建设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抓手,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干涸50余年的白浮泉复涌;长城文化带重点抢险修缮项目有序推进,400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主线亮相;加强生态涵养区保护与永定河生态修复,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西山盛景重回百姓视野,融合历史人文、生态风景与现代设施的城市文脉呈现崭新面貌。

  胡同是北京老城的肌理和底色,是最能体现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符号之一。2014年2月和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老北京胡同,在雨儿胡同看望老街坊,听取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在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走进今天的雨儿胡同30号院,“雨儿人家”的匾额高高悬挂,推开朱红色的大门,影壁廊架、青砖灰瓦、雅致窗棂、古韵悠然,当年14户人家挤在一起的“公房院”摇身一变,成为古今交融、新老同存的“共生院”。近年来,北京以渐进式的“微改造”取代大拆大建,以“绣花”功夫推动胡同街巷恢复肌理,居住在四合院的老街坊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便利。2023年9月15日,北京文化论坛平行分论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意大利、德国等的专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与中国同行围绕活化保护文化遗产、中外文化遗产研究交流互鉴等进行深入交流,对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高度肯定。

展现北京城市文明新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创立共产党组织的城市之一,作为国家首都,北京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首都红色资源,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更加和谐、充满人文风采与关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2021年6月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参观北大红楼,都对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提出明确要求。北京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首都红色资源,着力保护利用以北大红楼及周边革命旧址为代表的建党文化资源,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代表的抗战文化资源,以香山革命纪念地为代表的建立新中国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薪火相传、与时俱进。

  2023年3月25日,灰砖墙、红屋顶的清华园车站旧址经过7个月的修缮,以红色打卡地的崭新面貌向公众开放。74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这里也成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抵京的第一站。开放当天,一支由首都大学生等组成的骑行队伍从这里出发,前往颐和园益寿堂和香山革命纪念地参观瞻仰,重走“进京赶考”路。从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北大红楼,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哨京报馆旧址,经过发掘和保护的一系列革命旧址,正在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让爱国主义在首都奏响最强音。

  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善之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内在要求。北京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高地,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系列纪念活动,全面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以全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持续抓好“光盘行动”、文明旅游、“V蓝北京”等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北京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指数连续10年攀升。精心打造“北京榜样”品牌,46万身边榜样以平凡善举彰显社会主义道德的光辉,458.1万名注册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社会风气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艺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北京持续丰富文化供给,着力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文艺作品、组织了一系列具有中国与古都特色的文化活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北京结合城市空间特点,打造演艺新空间,大力推进“演艺之都”建设。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的活化石”。2022年4月19日晚,随着一出昆曲传统开场戏《天官赐福》的上演,经典昆曲唱腔唤醒了沉睡的戏楼,正乙祠戏楼重张启幕。依托长安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等文化地标荟萃京剧、地方戏等剧种,打造王府井戏剧谷、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天桥现代演艺群落,培育多场景多业态演艺新空间。打造“会馆有戏”品牌,量身定制了一批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把古韵唤醒、让弦音再续。

  近年来,北京通过改造一批老旧厂房、商业设施,探索建立以阅读为核心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满足市民丰富多样的阅读需求。图为位于前门北京坊内的一家书店。该店拥有大面积观景落地窗,入夜后可以看到正阳门夜景,市民在白天工作之后逛书店,既是一种休闲,又能给自己充电。 北京日报供图

  文艺展新姿,精品献人民。2022年,北京举办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先后有歌剧《山海情》、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话剧《钟鼓楼》等35部线下演出以及70部云展演与观众见面,共吸引12.27万名观众走进剧场,线上“云剧场”播放量达到1.4亿次。以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为导向,北京文学品牌、北京影视品牌和北京戏剧品牌均渐趋形成,电视剧《觉醒年代》等一批京产佳作频频斩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展现出首都文艺新气象。

  近年来,北京厚培文化土壤,一系列重大文化设施先后落地,文化新空间、新场景不断涌现。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北京备案博物馆总数已达218家,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集群,年均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书香京城”建设让全民阅读形成风尚,拥有实体书店达2000家,居全国首位。全市建有市、区、街乡镇和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7110个,基本形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2022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累计消费人次达5.25亿,带动消费金额近120亿元。非遗文化走进市民生活,景泰蓝、雕漆、京绣等“燕京八绝”充分展现传统技艺之美,抖空竹、甩响鞭等体育运动在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春节庙会、天桥杂耍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文化+科技”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

  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活力与追求。我们注重以创新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强化创新对首都文化建设的赋能,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融合发展,调动文化领域各方面的创新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经过改造,首钢一号高炉全新亮相。这里有刚刚落成开放的元宇宙乐园,项目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含虚拟现实博物馆、科技秀、奥运项目体验中心等新消费场景,市民和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科幻产品。2022年,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落地首钢园,吸引了80余家企业落户。首钢园区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产业创新展示的重要窗口,总产值达到全国科幻产业的三分之一。

  从钢铁熔炉变身文旅胜地,首钢园的蝶变只是众多文化园区转型中的一个范例。近年来,北京将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空间布局有机结合,推动老旧厂房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进一步激发了首都存量资源的活力,涌现出北京坊、隆福寺、郎园等城市文化新地标,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文化消费新热点。2023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20.8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国的比重为27%,居全国首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北京正在推动97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服务引导与数字化转型,新增故宫博物院、完美世界等6家单体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42家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故宫以东·城市盲盒”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落地王府井,北京坊打造出全球首个“5G+虚拟现实”智慧商圈;上线“云享京彩文化生活节”,大力推广数字艺术展、沉浸式演出剧场等新形式,不断体现出“文化+科技”新业态的创新发展活力。北京也将积极推动2023北京文化论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转化,形成更多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融合创新发展的“北京实践”。

书写文明交流互鉴多彩画卷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历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也是对外展示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出发地。我们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发挥历史古都、“双奥之城”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持续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性品牌活动,创新叙事体系、话语体系,构建支撑有力的传播体系,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建设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北京携手张家口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成功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开闭幕式、场馆设施、赛事组织、志愿服务等获得国际社会一致好评,形成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城市风范和“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北京着力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高标准做好国家主场外交活动服务保障,不断提高国际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已与50个国家的55个城市建立市级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用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重要平台,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升国际形象。

  2023年4月,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180余部多国别优秀影片展映。13年的时间,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生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全球电影发展,也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带来了激情与惊喜。近年来,北京着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鼓励和支持各类民间主体参与对外传播,讲好历史文化、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谐宜居四大叙事场景的北京故事。举办“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大赛、国际青年北京论坛等活动,北京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上,节目《同舟》利用首钢大跳台的舞台格局,营造出文明之河的壮观景象,来自中国、希腊、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演奏家们,同乘一叶小舟,用诞生自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琴、古希腊时期的里拉琴、古埃及时期的奈伊笛、古巴比伦时期的乌德琴、古印度时期的木丹加鼓,奏响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正如这个节目反映的,北京文化论坛搭建起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塔玛拉·拉斯托瓦·西亚马什维利表示,从旅游、教育到娱乐、科研,诸多领域受益于文化的繁荣,此次北京文化论坛将促进达成新共识,探索文化领域新合作,带动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埃及文化部部长纳菲·齐拉尼表示,要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实现世界性的宽容与和平文化。面向未来,北京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深化交流合作、共谋文化发展,共同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北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习近平总书记对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为指引,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建设,努力把北京文化论坛打造成展示中华文化精华、博览世界文化精粹的重要窗口,成为引领先进文化潮流、聚合文化创新力量的国际品牌,搭建起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一流平台,努力在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走在前列,奋力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


本文网址:http://www.xinrongpawn.com/news/7369.html

关键词:

最近浏览: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3803330960
  • 在线留言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