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banner

新闻分类

公司业务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河北信融典当有限公司

电话:0311-85299959

         0311-85299888

邮箱:xinrong699@163.com

地址:石家庄新华区联盟西路699号

网址:  www.xinrongpawn.com


把促进人民精神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活动

把促进人民精神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发布日期:2022-10-09 作者: 点击: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夙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富裕,也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有机统一、均衡发展。

  

  促进人民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共同构筑起人民生活的整体。促进人民精神富裕,让人民在精神上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精神生活追求,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孟子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向世人描绘了一个既富足有余又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展示出古代人们对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向往。

  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充裕与满足。在他们看来,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构成了社会文明的两个维度,只有当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同时实现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才算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表征。而且到了未来社会,精神富裕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精神生活的建设,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发挥精神力量改造现实世界的奋斗史。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要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同志用极为形象的比喻总结了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并生动阐明了精神对于物质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和反作用的深刻道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促进人民精神富裕的认识愈加深化。在我国还相对贫困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总结我国现代化探索的经验教训时,他又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著名论断。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建党八十年历史经验时强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后,胡锦涛同志再次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辩证、全面、协调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目的设定上,强调两个文明“缺一不可、统筹兼顾”;在优势发挥上,注重两个文明“各司其职、合理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使得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实现共同富裕尤其是促进人民精神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促进人民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着我们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既要用好经济发展这把“金钥匙”,发挥好物质力量在夯实共同富裕发展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更不能忽视的是,还要把好思想文化这个“牛鼻子”,发挥好精神力量在引领共同富裕发展建设中的能动性作用。

  物质富裕并不能自发地实现人民的精神富裕,并且缺乏精神引领的物质生活单方面富裕,极有可能沦为人民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富贵病”。从国外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发展了科技和经济,将国家社会推向了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发展阶段,人民的物质生活不能说不富裕。但由于受以资本逻辑为遵循、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拜物”思想长期浸染,这些国家的人民越来越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患上严重的“富贵病”,造成人们的精神生活空虚、价值理念缺失、思想道德滑坡,并最终产生贫富悬殊、环境污染、枪支泛滥等严重的社会后果。从国内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在一些群体中也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道德水平低下等问题,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滋生蔓延,商业道德失范、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相对滞后”的状态,可见,物质富裕与共同富裕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精神富裕从来就不是物质富裕所能完全左右的,并且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百年来,我们党和人民历经磨难而不倒、屡创辉煌而不骄,总是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我们拥有伟大思想指引、伟大精神蓄力、伟大文化滋养。革命年代,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英雄儿女用血肉之躯和不朽精神铺就了通往胜利的光辉大道;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元勋,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扶贫干部,到“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抗疫先锋,无不彰显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力量,无不昭示先进的精神文化可以转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是引领我们昂首前行的重要支撑的深刻道理。

  共同富裕离不开物质富裕,也少不了精神富裕,促进人民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脱离了物质基础,精神富裕就失去了坚实的支撑;脱离了精神引领,物质富裕也会丧失动力、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走向歧途。无数中外历史和正反事例一再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无不是以民族精神的觉醒和社会精神支柱的形成为先导的,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兴盛到衰弱,也无不是从道德滑坡、精神萎靡不振、信念动摇失落开始的。立足新方位、面对新目标,我们要切实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凝聚起更为主动、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民精神富裕必须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塑造、文化自信

  精神富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人民在精神生活领域对美好社会的理想信念、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并积极践行的精神状态;就社会而言,呈现出的是一幅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图景。促进人民精神富裕,必须更加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塑造、坚定文化自信。

  强化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思想指引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朝着共同的方向迈进,前提是形成共同的伟大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促进人民精神富裕的思想指引,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促进人民精神富裕,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广泛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思想共识。尤其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走好共富路中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思想魅力,感召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精神富裕、通往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上指引前行。

  突出价值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价值锻造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凝聚共同的伟大理想,关键要构建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促进人民精神富裕的价值遵循,对于丰富人民群众共同精神世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促进人民精神富裕,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始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行为习惯和“最大公约数”。要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中,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凝聚起来、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提振起来。尤其要抓住“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力量,把国民素质提高作为实现精神富裕的重要指标,持之以恒地推动社会人文环境的优化和群众道德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的价值塑造,发挥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信息对人民群众价值观念、善恶判断的重要影响作用,对于主流价值和观念要加强传播,对于错误思想和言论要及时“亮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在实现精神富裕、通往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上蔚然成风。

  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启智润心。文化涵养心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基础是要形塑共同的精神文化。促进人民精神富裕,要坚持古为今用,深刻阐发浩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惩恶扬善、孝老爱亲、自强不息、去伪存真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创新和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成为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尤其要抓住“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启迪智慧、浸润心灵,引导广大青年把自身成长与国家发展、人民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做到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国之大才”,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在实现精神富裕、通往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上发扬光大。


本文网址:http://www.xinrongpawn.com/news/3114.html

关键词:

最近浏览: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3803330960
  • 在线留言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