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banner

新闻分类

公司业务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河北信融典当有限公司

电话:0311-85299959

         0311-85299888

邮箱:xinrong699@163.com

地址:石家庄新华区联盟西路699号

网址:  www.xinrongpawn.com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十一)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活动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十一)

发布日期:2022-09-13 作者: 点击:

  大湾村曾是安徽省金寨县最为贫困的山村之一。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无限牵挂,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6年多来,大湾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拼搏奋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交出胜利答卷。

  措施好,生活提高有奔头。走进大湾村,一片白色的小楼整齐排列,这是脱贫攻坚时建的移民安置点,与村里老房子隔溪相对,述说着村庄的发展变化。

  “贫困户家庭享受政策优惠,几乎不花什么钱就可以住进80平米的新居。”谈起脱贫工作,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如数家珍:“在党组织领导和各方支持下,大湾村加大攻坚力度,村民生活不断改善。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沿河修建了5 座桥,村里的路全部铺成水泥路。最让村民高兴的是,所有居民组全部通水通电,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升。建起了医疗帮扶机制,贫困户看病不再愁。村里还新建了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可以确保每个贫困户每年3000元左右的长期稳定收入……”

  村民陈泽平最能体会到这几年生活的变化。他清晰记得,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问他,愿不愿意搬到山下去。他回答:“党的这个政策好,我欢迎。”如今,陈泽平早已搬进了敞亮的新楼房,他将一间屋子腾出来加入村里的“民宿旅游”,能够获得一笔收入,政府还帮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岗位,每月工资500元,加上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年分红3000元、茶园流转费1500元和其他务工收入,实实在在脱了贫。他展示着自己的“脱贫证”动情地说:“‘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政策支持、方向明确、措施精准,让大湾村脱贫攻坚获得加速度,面貌日新月异,发展一年一个台阶。2021年2月,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干劲足,脱贫致富靠双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大湾村扶贫工作队从驻村开始,就重点建强基层组织,抓“两委”班子建设,打造“脱贫攻坚领头雁”,带动村民立志脱贫、勤劳脱贫。

  “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村第一书记余静当年的这句话,真实表达了大湾村党员干部的决心和信心。村里建起了党员、积极分子、能人大户等联系帮扶贫困户机制,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明显成效。大湾村一名村干部说,这几年村里最可喜的变化,是群众的“精气神”被激发出来了,以前村民们没有自信,如今个个充满干劲,越来越多的人争当脱贫致富带头人。党组织成为大湾村脱贫攻坚的坚强力量,2021年6月村党总支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图为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新貌。 安徽省金寨县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与大湾村村民们的“座谈会”,是在贫困户陈泽申家院子里进行的,总书记的关怀和鼓励让陈泽申下定了勤劳致富决心。他说:“咱可是向总书记拍着胸脯保证过,不怕年纪大,就怕志气短,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这几年,陈泽申先是养羊、卖农货,后来在茶厂当工人、做保洁,勤快的他还在山上种起了中药材,一年收入4万多元,日子过得美滋滋。

  过去的大湾村,“支部讲话无人听、党员创业无人跟”,现在比勤劳、比致富成为新风尚。村民们明白,有了党的好政策,还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才能过上好日子。

  发展稳,夯实产业强基础。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更是振兴发展的根本支撑。大湾村干部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打牢产业基础,走稳乡村振兴的步子。

  大湾村春红夏绿、秋黄冬白,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富有特色的大别山农耕文化加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村里建起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精品民宿都发展到40余家,还兴建了10公里长的漂流项目,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35万人次,村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茶叶是大湾村的靓丽名片,村里积极发展生态茶业,形成比较大的产业规模,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村民种茶增收,“六安瓜片”等知名茶叶享誉国内,农户务工、企业营销的产业链成型稳定。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大湾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天麻、灵芝、黄牛、山羊等产品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天的大湾村,垄垄茶园郁郁青青,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村民富了,村庄美了。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7万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5776元,“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振兴发展路越走越带劲。


  记者手记:

  大湾村的山乡巨变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乡亲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



永丰村里稻花香

《求是》杂志记者 侯亚景 眉山日报记者 陈文君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2022年6月8日,芒种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首站就来到岷江之畔的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步入稻田看秧苗长势,走进乡村话接续振兴。总书记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总书记的殷殷话语,激励着永丰村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跟党走,奔向更加幸福的未来。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7月中旬,在永丰村高标准农田里,长势喜人的水稻正值抽穗扬花期,夏风拂过,稻浪翻滚,昭示着丰收的希望。

  “永丰村共有耕地面积6320亩,目前用于种植水稻面积5760亩,耕地种粮率达到了91%,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3100亩、连片规模种植面积1500亩。”村党委书记李雪平介绍,永丰村早在2009年就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近年来,永丰村依托水稻产业和技术优势,建成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时指出,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总书记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让长期在永丰村驻点指导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深受鼓舞。马均说,他将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前进动力,带领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力争在水稻育种研究和种植培育技术推广上取得更大突破。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近年来,永丰村通过土地流转把耕地集中起来,把种粮大户动员起来,调动他们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2021年,全村亩均稻谷产量达到680公斤,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永丰村是个好名字,寓意永远丰收。”李雪平表示,永丰村将抓紧抓牢粮食生产,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种粮水平,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端牢中国饭碗作出贡献。

  “向美而行”。走进村子,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便是近年来永丰村人居环境发生变化的点睛之笔,蕴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匠心与巧思。

  “这片荷塘旁,有一个通过‘厌氧+人工湿地’方式打造的污水处理池,主要收集周边25户70余人的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流入荷塘,既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又通过莲藕种植增加了集体收入。”驻村第一书记刘超介绍,村里类似的污水处理池还有5个。

  村民李国清的家与荷塘仅隔一条村道,说到这些年村里的环境变化,他有些激动:“家里的旱厕改造了,生活污水排放有了着落,我们的生活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据了解,2019年,永丰村被确定为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根据村民居住的区域集中程度和户数的多少,村里陆续采用3种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有效改善了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目前,全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图为永丰村的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 侯建明/摄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永丰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治理生活污水、改造厕所、安装垃圾箱……一个个举措是永丰村“向美而行”的生动注脚。

  “小病不出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时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1998年从卫校毕业回到永丰村工作至今,村医周良伦见证了村里就医环境的可喜变化:“刚参加工作时,医药箱里只有听诊器、温度计、血压测量仪这样的‘老三件’。2019年,村里建成了全新的卫生站,配备了很多常见病诊疗设备,村民看病方便多了。”

  除了基础医疗设备的更新升级,农村常见病所需药物的不断丰富、集采药品费用的大幅降低,也让村民享受到了切实的福利。村民刘翠兰是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现在卫生站离我家很近,需要的药品那里基本都有。这几年我用的降压药价格下降了很多,一年下来光是药费支出就能省下500多元,还能享受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看病负担。”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目前,永丰村卫生站已与眉山大型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机制,市、县级医疗机构每月还会派专家至少“坐一次诊”、“巡一次村站”,大大提升了村级医疗服务能力,村民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就医有保障。


  记者手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永丰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不断做强产业、做美环境、做实民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踏上新征程,永丰村干部群众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绘就新图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遵义,最美最浓是红色


《求是》杂志记者 何雯雯 贵州日报报刊社记者 曹 雯

  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一幢青砖灰瓦的小楼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从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话语中,可以听到一个高频词:转折。

  1935年1月,“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遵义,指出,“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2月,总书记再次来到贵州,进一步强调“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今天的遵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耕红色资源、打造精神高地,努力让“红色基因”变成可持续的“发展基因”。

  伟大转折点亮真理之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7月的遵义市格外热闹。人们被伟大转折点亮的真理之光吸引而来,探寻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深刻总结历史。

  回想起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为总书记做讲解的情景,讲解员张中俞仍然很激动:“总书记叮嘱‘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每逢节假日,老城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星辰,总会走进红色文化场馆宣讲遵义会议故事。像刘星辰这样的“小小红色宣讲员”,目前遵义市有1500余名。

  通过大力培养“红专家”和红色讲解员,组建“红色义务宣讲团”,举办“行进中的遵义会议”全国巡展等活动,遵义市不断讲好遵义故事,将红色“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

  如今,遵义市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关注度最高的目的地之一。2015年以来,遵义市已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近2.4亿人次,一处处红色遗迹化身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红色沃土绽放文明之花。遵义不但是红色圣地,2017年又有了新名片——全国文明城市。遵义人最爱红色,志愿服务闪亮的红色精神,已成为遵义市一道靓丽风景。

  早上9点,卓先顺带领40多名义工赶到遵义会议会址。“平时客流量就很大,节假日更不用说,仅靠现场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卓先顺说,“服务老人、维持秩序、引导指路等,我们都能帮忙。”

  离遵义会议会址不远的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打造了一批“红色义站”。“红色义站”按照“十个一”标准化配置——一杯水、一把伞、一只急救药箱……每个“一”都是游客的平常之需。

图为今日花茂村。 贵州日报报刊社供图 蒋洪飞/摄

  如今的遵义,这样的志愿服务比比皆是。全市20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不断加强文明教育,持续打响“名城先锋·党员义工”品牌,120余万名志愿者活跃在遵义的大街小巷。遵义“红”因为志愿服务而锻造得更加闪亮、更加炽热。

  “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中,我们努力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坚持以红色文化感召人、以革命精神激励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百姓生活、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遵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主任杨德远说。

  红色力量谱写发展新篇。“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来到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并指出,“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总书记的话真是说到我们农民心坎里了,”王治强笑容灿烂,“赶上好政策,现在我家平均一天接待10多桌,最高流水快2万元了。”

  腰包鼓、笑颜展,体现着乡亲们满满的幸福感,生动印证着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花繁叶茂乡村美,靠的是“红色基因”成为“发展基因”,靠的是干部群众合力做答卷。

  “花茂村抓党建促产业,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花茂村通过发展以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彻底改变贫困命运。2021年,花茂村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2000元。

  遵义市2020年整体脱贫,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如今接续踏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新征程。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遵义市努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不断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汲取奋进动力,倾力书写遵义新时代的新篇章。


本文网址:http://www.xinrongpawn.com/news/2784.html

关键词:

最近浏览: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3803330960
  • 在线留言
  • 在线咨询